除了冠心病,其他多种原因都可能引起胸痛。非冠心病胸痛分两类:心肌缺血相关或非心肌缺血性胸痛,每一类都包括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的机制可能是冠脉血流减少,也可能是心肌耗氧增加。
高血压 于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壁张力显著升高或左心室肥厚,心肌耗氧增加。严重主动脉狭窄左室收缩压、室壁张力显著升高,室壁增厚,耗氧增加;由于心排减少,舒张期左室容量负荷高,冠脉灌注减少。严重主动脉返流时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左心室扩大也造成耗氧增加;同时舒张期灌注压降低造成冠脉血流减少。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高压等引起的收缩期严重右心室高压也可能造成劳力性心绞痛,可能机制是右心室心内膜下缺血。结合病史和超声心动图不难诊断上述疾病。
心包炎 较为常见的胸痛原因,其胸痛常表现为尖锐的刺痛,少数只有紧压感或闷痛。坐起前倾体位常可缓解,改变体位、深呼吸、甚至吞咽加重。良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疼痛有时很像急性心梗,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背部、颈部。这是由于心包炎激惹了膈面壁层胸膜,支配后者的神经纤维发自颈3至颈5的交感神经节。但是应该注意,中老人心包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心包炎通常在心肌坏死后数天发生,应该与再发心肌梗死或缺血鉴别:后者ECG出现病理Q波、局限导联的ST-T改变,一般STI与STIII偏移方向相反;良性心包炎ECG的QRS波群一般无改变,除了avR外广泛导联ST抬高,STI与STIII偏移方向一致。心包炎也可能因为心外科手术或主动脉夹层造成渗漏进入心包腔引起。
块肺栓塞 起的急性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综合征有时与急性心梗很相似。除非引起胸膜刺激,肺栓塞胸痛的性质可能与非放射的缺血性胸痛一样。事实上急性肺栓塞也可能伴随心肌缺血。严重呼吸困难、气促、重度紫绀伴随显著焦虑不安等相关体征倾向于肺栓塞诊断。产后、术后、长途旅行或原有心衰、周围水肿、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动脉血气、肺通气-灌注扫描以及必要时的肺动脉造影用于确诊。
返流性食管炎 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高度酸性的胃内容物返流,刺激食管粘膜所致。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胸骨后,呈烧灼感,在卧位或前俯体位时发生。“烧心”或返流感常在进食、喝咖啡或体位改变后发生。患者常因为卧位时的酸性返流而痛醒。许多患者体型肥胖;进食、抗酸剂或抬高床头位置可以缓解不适。长期食管返流继发食管狭窄可能造成吞咽困难。上消化道钡餐可以证实食道裂孔疝,但不能作为食管炎或食管返流的诊断依据;食管镜或食管活检可以证实粘膜病变、评估炎症程度、排除恶性病变;食管测压可以证实括约肌关闭不全;食管酸灌注试验(Berstein试验)常能够诱发患者的特征性症状;食管远段pH值检测可以发现食管返流。
神经运动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与心绞痛部位相似的疼痛。胸廓出口综合症时异常颈肋或前斜角肌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疼痛会放射到头、颈、肩或腋部,多数患者有上肢疼痛,通常是尺神经分布区域。患者合并感觉异常、疼痛与劳力无关但因某种体位加重,这些特点有助于本症与心绞痛鉴别。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带状疱疹 疹前期的疼痛特征性地累及一个或多个皮区,躯干前后均不超过中线。患者年纪较大,伴随头痛、发热等不适,局部感觉过敏,症状发生后4-5天出现皮疹可以确诊本病。应注意也有少数患者出疹前期长达2周。局部按压或胸部屈曲、扭转诱发疼痛。每次疼痛持续时间多变、硝酸甘油无效。
流行性胸痛 B组C病毒感染所致,夏秋多发,国内曾报道散发病例。本病突出症状为突发胸、腹部肌痛。疼痛轻重不一,呈刺痛、刀割痛、烧灼感、压榨样、绞痛等,咳嗽、翻身等加剧,胸痛严重时可感觉“透不过气”。疼痛另一特点是转移性:出现于胸、腹、颈、肩、腰、四肢,最后转移到膈肌部位。肌肉压痛阳性。患者有高热和其他病毒感染的全身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