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介绍 |
 |
| 周 国 |
周 国 原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唐山卫校,师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孙宁玲、郭继红、娄宾成等教授。擅长心内、高血压及常见内科疾病诊治。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 |
| 详细信息>> |
| |
|
 |
| 刘永稳 |
刘永稳 原外二科主任。1977年毕业于唐山卫校。在普通外科、烧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 详细信息>> |
| |
|
 |
| 韦素春 |
韦素春 神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擅长神经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的诊治。有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
| 详细信息>> |
| |
|
 |
| 张瑞志 |
张瑞志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3年7月以来一直从事内科(含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曾先后在天津一中心、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冠脉介入诊疗。
擅长:各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 |
| 详细信息>> |
| |
|
 |
| 宋宝合 |
宋宝合 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以来一直从事内科(含呼吸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曾于唐山工人医院进修学习呼吸内科临床及支气管镜检查。
擅长:各种呼吸体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呼吸衰... |
| 详细信息>> |
| |
|
 |
| 梁建新 |
梁建新 肿瘤、血液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5年7月毕业于承德医学院医疗系。擅长消化、血液、肿瘤疾病以及介入治疗。 |
| 详细信息>> |
| |
|
|
|
|
|
|
| 联 系 我 们 |
地址:河北唐山迁西县长城南路 电话:0315-5723168 传真:0315-5723168 邮编:064300 邮箱:qxxrmyy@126.com
|
 |
|
|
|
|
|
|
|
|
| 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
|
| 浏览次数:1052 添加时间:2009/7/21 14:16:50 |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人都参加每年的健康查体。然而,真正能够看懂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的人却不多。为此,现把一些体检项目开列于下供大家参考:
正常的血压 正常成人血压为90-130/60-90毫米汞柱(即12-17.3/8-12kpa)。男子比女子稍高。两侧肢体血压可差10毫米左右。 正常血压最高值:40岁以下,小于140/90毫米汞柱;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其收缩压正常标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脉压差:正常成人为40-50毫米汞柱(1kpa=7.5毫米汞柱)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 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 血液生物化学体检(一般包括肝功、肾功、血脂及血糖等)
1、肝功能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P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增高 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原名:谷草转氨酶-GO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 (3)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3.4-19.8 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溶血性黄疸及胰头癌等。 (4)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8.6 umol/L 临床意义: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5)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2-14 umoI/L 临床意义:增高:溶血性黄疸、输错血型。 (6)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63~85 g/L 临床意义: 增高:高度脱水(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等。 (7)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7~5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 降低:同总蛋白、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8)球蛋白(GLB) 正常参考值:18~36 g/L 临床意义: 增高:肝硬化、红斑狼疮、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血吸虫病、骨髓瘤、淋巴瘤等。 (9)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正常参考值:1.5~2.5:1 临床意义:比值小于1者,称A/G比例倒置、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2、肾功能 (1)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1.7~8.3 mmol/L >60岁2.8~7.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 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肌酐(Gr) 正常参考值: 男:53~97 umol/L 女:44~80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疾病、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肌肉量减少(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3)尿酸(UA URIC) 正常参考值:男:202-416 umol/L 女:142-339 umol/L 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等。 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3、血脂及脂蛋白 (1)总胆固醇(TC或CHOL) 正常参考值:〈5.17 mmol/L 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类及危险因素的判断。TC增高或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C值在5.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沿;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2)甘油三酯(TG)(TRIG) 正常参考值:〈1.71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高;>5.65mmol/L为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1.15 mmol/L 临床意义:低下: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偏低值:男<1.03mmol/L;女<1.16mmol/L。 明显偏低值:男<0.91mmOI/L;女<1.03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3.36mmol/L 临床意义:同总胆固醇。当LDL-C值在3.36-4.14mmol/L时,为“危险边沿”;>4.14mmol/L为危险水平。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4、血糖 葡萄糖(GLU) 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 临床意义: 高血糖: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餐后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肥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严重肝病及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阳性只能证明体内携带乙肝病毒,仅此一项尚不能确定乙肝患者病情程度,尚需进一步检测另五项乙肝指标。此项为体检过筛实验性质,只测乙肝表面抗原,若有异常,再测其他。 HBeAg和HBeAd(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以上即为乙肝的“二对半”,正常均阴性。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②HBsAg、HBcAb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 ③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携带者。 ④HBsAg、HBcAb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 ⑤HBsAb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有免疫力。 ⑥HBeAb、HBcAb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⑦HBcAb阳性:急性HBV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各种检验数值,有些是直接的即特异性强的(如乙肝的检验)。有些则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6、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00000000000/L,女性为3.5-5.0×1000000000000/L,新生儿为6.0-7.0×1000000000000/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00000000/L,新生儿为15-20×1000000000/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00000000/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到医院看病,如血、尿常规化验是常有的事。现将尿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及英文缩写介绍如下: NTT是英文NITRITE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的简写,代表尿胆元。BIL和URO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一些疾病可以使尿色改变。例如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混浊、尿少淋漓,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尿色红呈血样,提示可能罹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和泌尿系外伤等。
在一张尿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
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尿中大量红血球(RBC+---+++),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等。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因为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糖尿病患者不但尿糖阳性,而且血糖明显增高。
大便常规 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其它血液化验: 甲胎蛋白(AFP): 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癌胚抗原(CEA): 增高: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及其他癌症,吸烟的老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意义 Ⅲ~Ⅳ级为异常,多为阴道炎。 二、阴道分泌物滴虫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三、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霉菌性阴道炎。 四、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意义 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嗜血杆菌、阿米巴滋养体等。阳性分别见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及阿米巴性阴道炎。
怎样才能从血常规指标中判断自己健康与否? 红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血红蛋白的协助下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中,因此红细胞数量的增减与血红蛋白的增减往往相一致。肺气肿、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原性心脏病等病,都会引起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等则是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时,提示可能有哪类疾病。 白细胞的多少则反映了身体抵御、杀灭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强弱。白细胞的减少,通常源于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伤寒等疾病,营养不良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白细胞减少。而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或杆菌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等。 正常状态下,白细胞可分为5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其组成有一定比例,有时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比例发生变化,也可能预兆某些疾病。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传染病或化脓性疾病的征兆。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值,必须加以重视,因为它可能提示很多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等;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应该注意的是,有时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属于正常现象,比如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血小板升高。只要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问题必须复查,医生会根据性别、年龄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重新分析和诊断,若复查结果依然有问题就必须接受治疗。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型:(1)脊髓型;(2)神经根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 颈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先天性颈椎畸形等;(2)慢性劳损;(3)急性损伤。 病理变化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呜、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霍纳氏综合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肢体少汗或多汗;混合型颈椎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 X线摄颈椎正侧位像、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应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梅尼埃综合征鉴别。
颈椎病的治疗:(1)卧床,减少颈椎负荷;(2)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型慎用;(3)理疗按摩;(4)口服神经、血管功能调解药物及消炎止痛药物;(5)手术:适用于反复非手术治疗无效及有明确骨髓、神经根、椎动脉、食道受压者。
什么是心律失常?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正常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正常的心脏是以一定的频率非常规律的跳动。成人正常心律为每分钟60—100次。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冲动依次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传导到心室肌的浦肯野式纤维,引起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心脏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使心脏的自律性受到干扰或破坏,兴奋性受到影响,传导性受到阻碍,收缩兴建低,即发生心律失常。心脏自律性异常的表现形式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心室扑动和颤动。心脏传导性异常的表现形式包括窦房、房室以及心室内传导阻滞。 |
|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