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黄金周正逢“双节”,8天的长假期让不少市民早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可是,游玩虽高兴,人在旅途,劳累、饮食不当、感染疾病、旧病复发,这些因素带来的健康问题却同样可能发生。迁西县人民医院提醒大家,十一出游要时刻把健康放心头。
“现在正是秋季,早晚天凉,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有慢性病的患者要按时吃药,避免过多劳累。专家表示,每年十一都会有不少市民来医院就诊,或是因为饮食不洁引起的肠胃不适,或者是因为过节酗酒引起的外伤,“每年都会有,但是没有特别集中的病症,各种情况都出现。”
另外,中秋、十一都是假日,朋友聚会喝酒的很多,因此醉酒引起的外伤较多。因为醉酒后,人体的自我运动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起一系列外伤。同时,因为是假期,很多人不上班,不少年轻市民会熬夜打牌打游戏,“每年都会有因为这个因素突然引起心脏病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十一出游,因为水土不服或者饮食不洁引起的不适常有发生,因此,市民出行,不防准备些常用药物,藿香正气,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氧佛沙星等。专家同时提醒,假期结束后,大家要尽快收收心,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尽快恢复体力和精力。
出游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旅游,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能承受旅途的艰辛。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出游前最好向医生咨询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哪一类活动。像刚出院、心肌梗塞发作后不到半年、血压不稳定、骨折愈合未到半年的病人,一般不主张出去游玩,最好在家休息;妊娠合并心脏病、肾脏病、贫血等合并症的孕妇,不适合外出旅游;即便是正常孕妇,也不宜选择长途线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并应注意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选择短程旅行,并应随身携带心脏病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应对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对于健康人来说,旅游中最容易患的就是感冒和腹泻等疾病。建议出游时最好带上一些感冒药,如白加黑或速效伤风胶囊等。另外,旅游中的饮食卫生通常不易保证,稍不小心就会患上肠胃炎,通常备一些黄连素等药物即可。 另外,出门在外,小碰小撞、蚊虫叮咬等在所难免,因此还应准备一些常用的外用药,如:创可贴、风油精等。
除此以外,准备秋游时,在穿衣上应该把握“轻便、宽松、暖色调”的原则:
轻便:穿着过厚的衣服和带过重的东西,易给旅游者造成负担。身体出汗后,脱了厚厚的外套怕着凉,不脱又受不了。因此,出门旅游应穿带轻便、实用的衣物。
宽松:有些年轻人喜欢穿紧身的衣裤,追求“曲线美”。从旅游保健的观点来看,紧身衣裤不但妨碍关节和肢体活动,而且会摩擦皮肤、压迫皮下组织,有碍血液循环,也不利于汗液的蒸发,有损健康。因此,出门旅游应穿着宽松、舒适、透气的服装。
暖色彩:衣服的色彩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姿态、情绪和旅游气氛等。对于服装的色彩,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和爱好,但出门旅游最好穿暖色的衣服。鲜艳的服装色彩,不但可使人与自然景色相辉映,拍出的旅游纪念照效果好,还有利于同伴们寻找。
十一长假健康游温馨小提示
出行最怕五种不适
晕车、晕船、晕机。建议在乘车、船或上飞机前,别吃得太饱,更不要吃油腻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一定要备好晕车药,出发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服用。另外,生姜能防晕车,最好带上一些,姜末路上可以泡水喝;如果选择公路交通出行,尽量坐在前排或靠窗的位置,乘飞机则要选择靠前一些的中间座位;旅途中可用头枕固定头部,有助于摆脱晕车的困扰。
感冒。进入秋季,北方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南方潮湿、多雨,再加上旅途劳累,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感冒。建议出行时带几件厚衣服,随时增减,感冒药更是必不可少。另外,应尽量减少出入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有发烧、咳嗽等呼症状,要及时就医。老人出游前,最好先接种流感疫苗。
拉肚子、便秘。旅游中,除了观赏景色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当地的美味小吃了。因此,吃坏肚子可是常有的事。除了备好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外,最好能带上一小瓶盐,洗水果时加点盐,可溶解水果表面的农药,能有效杀菌消毒。如果出现便秘,应多喝水,多摄入膳食纤维,比如鲜橙汁、麦片等。
外伤、晒伤。创可贴、红花油、云南白药等外用药必不可少。选择去海边度假的人,一定别忘了带防晒霜、遮阳伞等防晒装备。如果皮肤被晒得发红,务必第一时间冷敷晒伤部位。
过敏。建议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少去花草茂密的景点,出门时戴上口罩,最好穿长衣长裤,并随身携带脱敏药物。
抵达后先喝点热汤
对于要穿越多个时区的长途旅客来说,倒时差始终是最大困扰。
时差反应是生物钟受到影响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症状多表现为疲劳,方向感减弱和失眠。倒时差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当地的时间吃饭,胃先适应了,生物钟就能较快适应。如果因为旅途劳累吃不下去,可以喝一些热汤。英国爱丁堡睡眠中心专家克里斯·伊兹科沃斯基研究指出,身体生物钟一般受到4个因素的影响---光线、睡眠、运动和食物,其中光线是最重要因素。因此,避免光线照射时,最好戴上眼罩,需要接触光线时,日光是最佳选择,如没有条件,室内灯光也能起作用。这个光定律能有效缓解时差反应。
气候篇
出行多备衣
天气逐渐寒冷,人体呈现“干燥”的状态。这时人体津气相对不足,阳气潜藏体内,应该注意减少人体的汗液的排出,以免损伤阳气。专家提醒,从养生角度讲,节日期间应该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身体。
因此,医生提示人们需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勤加减衣服。特别是出门晚归的人们赶上晚间气温骤降容易受冻受寒引发疾病,所以外出的时候尽可能多备衣服。
饮食篇
告别不恰当饮食
专家指出,节日期间不恰当的饮食容易引发疾病。不恰当饮食主要包括:不按时饮食、不洁饮食、不规律饮食、饱食等等。饱食就是过多饮食,长此以往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不按时饮食,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作。有些糖尿病的患者不按时饮食也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低血糖。不洁饮食,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症。过油腻的饮食,可以引起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发作。
“十一”长假期间,朋友聚会不免要多喝几杯。大量饮酒,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也可以让胆囊炎、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胃穿孔、高血压等疾病情况加重。脂肪过高或含糖过高的饮食也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常常是在餐前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如果节日期间出行,不能保证按时吃饭,那么胰岛素的注射也要相应地推迟,否则会引起低血糖。患者注射胰岛素之后一定要按时吃饭。
所以综合以上几种情况,栗印军说,饮食要做到科学,有节制,即使是节假日也应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1.进食0.8原则。多么好吃的东西都要吃八分饱。
2.饮酒123原则。白酒一天不超过一两,果酒一天不超过二两,啤酒一天不超过300ml。
3.提倡低脂低盐饮食。
休息篇
规律生活
“十一”假期,有些人熬夜、打麻将、上网,尤其是年轻人出现了晚睡晚起,生活规律被打乱的情况,这样上班后很有可能留下“假期后遗症”。有些老年人,平时有规律地服药,因为生活规律的变化,服药受到影响,导致疾病的复发,比如高血压。由于假期很多人不能正常睡眠,机体体力消耗过多,也会引起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另外,不正常的睡眠还会引起人体生物钟发生变化,人体生物钟紊乱不但影响人节后的工作,也会使人体的胃肠功能紊乱,比如发生便秘。
因此,专家建议大家适当地放松,最好保持平时的起居规律。对于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要维持平时的体育活动。
外出篇
老年人过于疲乏应停止旅行
外出旅游者,应该带一些防感冒、防胃肠炎和外伤消毒包扎的药品。老年人出行,切勿过累。要以身体能够耐受的程度为宜,如果身体过于疲乏,应当停止旅行,找适当的地方休息。特别是冠心病患者,要限制其活动量,一旦诱发心绞痛,一定要中止活动,应该尽快到医院就医,查明是否发生了心肌梗塞。长期服药的人,远行之前,一定要把平时需要服用的药物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