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机体因各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一、概述:
1、在我国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是危及公民生命的第一杀手。2、厂矿工人的外伤。3、打架闹事造成的伤害等。
二、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细小血管痉挛期)。
2、休克中期(微循环淤滞期)。
3、休克晚期(DIC期)。
1)、休克早期:又称缺血缺氧期或代偿期,意识清楚,但精神紧张,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深而快;脉搏尚有力,脉率加快(90-110次/分钟);血压正常或稍低;尿量轻度减少。
2)、休克中期:又称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意识虽清楚,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干渴,皮肤发绀;呼吸浅促;脉搏细速(110-140次/分);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尿量〈20ml/小时。
3)、休克晚期:又称微循环衰竭期,神志不清(昏迷),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出现花斑,四肢湿冷;体温不升;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弱不清;血压下降明显或测不清;无尿;DIC时可有全身出血倾向。
三、诊断标准:
1、主要条件:
a.收缩压<90mmHg
b.脉压差≤20mmHg
c.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30%以上(问清血压 史)
2、次要条件:(具备2-3条)
a.意识障碍
b.脉搏细速(>100次/分,数脉搏的重要性)
c.尿量<30ml/小时
d.四肢湿冷,结膜苍白,皮肤发黄,口唇发绀,甲床红白反应差。
3、早期诊断:兴奋、烦躁、结膜苍白、四肢发凉、心率>100次/分,血压正常或偏高,脉压差<30mmHg(不能以血压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
失血量的估计: 1)、股骨干闭合性骨折1L;2)、骨盆开放性骨折2-3L;3)、腹腔内出血2-3L;4)、血胸1-2L
出血量的分级:一个70公斤的男性,循环血量有5000ML,相当于25U的红细胞压积。
Ⅰ级:循环血量丢失<15%,不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Ⅱ级:循环血量丢失15%-30%,心率快,但血压变化不明显
Ⅲ级:循环血量丢失30%-40%,心率快,低血压,意识清醒
Ⅳ级:循环血量丢失﹥40%,心率快,低血压很明显,有时测不到,烦躁,昏迷
Ⅴ级:循环血量丢失﹥50%,死亡
四、休克的抢救
积极迅速的抢救,稳定和消除创伤,有效的止血,快速补液扩容,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心功能,防止并发症等。
1、扩容:
A.晶体液:林格液、盐水、血管内存留1小时。用法:2000ml/0.5小时,轻度休克基本纠正。
B.胶体液:706、右旋糖酐、缩合葡萄糖、血管内存留4小时。用法:1500-2000ml/24小时,速度不能太快。
C.全血:HGB>100g/L不输血,HGB<90g/L输血, HGB<70g/L必须输血2u红细胞可将血红蛋白提高10g/L。
D.输血易发生的错误:量不足、不及时、速度不快。早期的500ml价值胜似晚期几千ml,在5分钟内加压输血200-300ml胜似1小时内输血500ml,对于中等以上的休克,400ml血要在5分钟内输完,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从有机会获救到不可逆生理损伤发生之前的窗口时间不超过60-90分钟。
E.输血本身造成的并发症:低血钙、高血钾、酸碱失衡、凝血障碍输血>10u/24小时,47%患者凝血异常,可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加25%-50%,从而增加死亡率。
2、纠正酸中毒:持续低灌注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由需氧代谢转换为乏氧代谢,导致乳酸堆积,首次剂量5%碳酸氢钠200ml(常规),所有休克病人均有酸中毒。
3.辅助措施: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给氧,足量
C.合理体位 头高20° 脚高30°
D.止痛(疼痛引起血管痉挛)
E.保暖(28°C)相当重要,液体和血液制品可加热至38°C
评估对复苏的反应
1、脉搏和血压:虽然不完全可靠,但仍是最重要的首要目标,将心率降至140次/分以下收缩压升至90mmHg以上。
2、尿量:成人尿量达0.5ml/公斤*小时。
持续血压不稳:
主要在持续性出血
1.肢体损伤出血
2.胸腔引流
3.腹腔脏器出血
4.骨盆骨折合并出血
5.尿道:肾后性因素(尿道断裂)
死亡三联征:
低体温、凝血障碍、酸中毒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紧急处理方法:合理评估、填塞止血、简单固定、基本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