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迁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运用血管内超声先后为2名冠心病患者进行精准评价血管,有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的投入使用使迁西县人民医院冠脉介入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我县的医学空白,让山城百姓在本县即可享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病例1:患者男性,69岁,阵发性心慌、胸闷、气短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 冠脉造影:右冠全程弥漫性钙化性病变,近中段有两处相对固定的狭窄在60-70%之间,这样的病变会引起缺血症状吗?需要急着放支架吗?

术中经IVUS证实,患者右冠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脂质斑块,血管最重的斑块负荷达管腔面积68%,暂不需进行介入治疗。 病例2:患者男性,也是69岁,间断心悸、气短2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收入院,经规范的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期间患者反复发生卧位型心绞痛。

冠脉造影:回旋支开口狭窄60-70%,疑似血栓影。这样的影像不植入支架能放心吗?如果有斑块破裂会不会进展为心梗啊!

术中经IVUS证实:患者回旋支开口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脂质斑块,未见破裂斑块、血栓及血管夹层,斑块负荷最重达管腔面积仅为32%,考虑冠脉痉挛所致,无需植入支架,给予药物治疗即可。

由此可见,腔内诊断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和了解冠脉病变,从而做出更精准的治疗决策。 血管内超声(简称IVU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与以往冠脉造影相比,冠脉造影虽被认为是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IVUS作为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独依靠肉眼分析病变严重程度的不足,能够清晰的看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所形成的脂肪浸润、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等造成的血栓,通过IVUS发现这些斑块的病理解剖特点,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经验性过多支架植入,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管内超声的优势: 对于临界病变(狭窄程度70%左右)可以很好的指导是否植入支架; 对于复杂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IVUS指导下可以找到真腔,开通闭塞血管; 对于左主干病变,必须应用IVUS才能准确评估左主干内径, 保证支架贴壁良好,避免急性血栓形成; 对于开口及分叉等特殊病变,IVUS指导可以准确制定支架植入策略(单支架或双支架),合理选择支架长度及内径,避免支架贴壁不良及边缘夹层。 对于最新的全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植入,更需要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是否贴壁良好及半年后支架是否全部降解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