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电话:120/5723120/5620120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医院概况 就医指南 院务动态 重点学科 公开园地 医院文化 健康指南 院长信箱
       健 康 指 南

医 学 常 识
疾 病 专 题
健 康 知 识
药 品 知 识
专家介绍
周 国
  周 国 原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唐山卫校,师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孙宁玲、郭继红、娄宾成等教授。擅长心内、高血压及常见内科疾病诊治。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
详细信息>> 
 
刘永稳
  刘永稳 原外二科主任。1977年毕业于唐山卫校。在普通外科、烧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细信息>> 
 
韦素春
  韦素春 神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擅长神经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的诊治。有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详细信息>> 
 
张瑞志
  张瑞志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3年7月以来一直从事内科(含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曾先后在天津一中心、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冠脉介入诊疗。 擅长:各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
详细信息>> 
 
宋宝合
  宋宝合 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以来一直从事内科(含呼吸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曾于唐山工人医院进修学习呼吸内科临床及支气管镜检查。 擅长:各种呼吸体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呼吸衰...
详细信息>> 
 
梁建新
  梁建新 肿瘤、血液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5年7月毕业于承德医学院医疗系。擅长消化、血液、肿瘤疾病以及介入治疗。
详细信息>> 
 
联 系 我 们

地址:河北唐山迁西县长城南路  
电话:0315-5723168  
传真:0315-5723168  
邮编:064300  
邮箱:qxxrmyy@126.com

 

点击查看大图
疾 病 专 题
母乳性黄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浏览次数:1118  添加时间:2011/8/8 14:17:19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关闭】
友 情 链 接  
世联网络  迁西门户网  国家医学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搜狐健康频道  
版权所有:迁西县人民医院 冀ICP备19024925号-1  技术支持:世联网络
院址:河北省迁西县长城南路  联系电话:0315-5723168  传真:0315-572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