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的病因
冠心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40-60岁的发病率占40%;60岁以上占70%。 2)性别:女性常在绝经期后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所至。 3)血压:血压持续增高,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4)血脂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症和低血脂血症。 5)吸烟:可引起红细胞中一氧化碳增高,使动脉壁含氧不足;促使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小板聚 集;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量降低。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远较无糖尿病者高,且发病早, 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动脉堵塞。 7)肥胖:体重超过正常的20%,其发病率增高。 8)遗传: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家族史,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9)性格:易于激动、进取心强及有好胜心的性格易发病。其中高危因素为持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 尿病和吸烟。 10)其他:食盐摄入过多、过量饮酒、寒冷刺激等。
二、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分型:
(一)隐匿型 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其诊断要点是:①年龄在45岁以上。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等易患因素之一。③病人多无症状,也不曾就医。④多在偶然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改变。 (二)心绞痛型 这是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有发作型胸骨后疼痛,为暂时性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多在3~5分钟内缓解。 (三)心肌梗塞型 症状严重,表现为持续而不易缓解的胸骨后疼痛。它是因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最终可引起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四)心肌硬化型 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故又可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五)猝死型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猝死为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许多器质性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其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目前多认为冠心病猝死多系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和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三、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1、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以下情况时,请您提高警惕: ⑴、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 ⑵、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 ⑶、饱餐、寒冷感到心悸或胸痛; ⑷、容易出现疲劳并且有胸闷; ⑸、晚上睡觉时易惊醒并感到心悸; ⑹、反复发作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2、冠心病的诊断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⑴、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 ⑵、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 ⑶、40岁以上的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伴休息时心电图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 ⑷、40岁以上的病人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3种冠心病易发因素的其中2项者。 3、心电图表现 一是ST段改变主要表现在ST段压低、提高或呈单向曲线; 二是T波改变主要是T波低平或倒置; 三是其他改变主要包括休息或运动后T波倒置,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房室传导阻滞及异位心律。 如果心前区经常闷痛但心电图没有以上改变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因为一份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的病变,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标准”。
四、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心脏移植。具体的治疗措施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单用或者联合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1.心绞痛发作时治疗:发作时应该迅速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现状,防止心肌因缺血发生坏死。 服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1片(每片0.3~0.5毫克)嚼碎后舌下含服,1至2分钟后心绞痛即可缓解,如5分钟后疼痛仍无缓解可再含服1片。 服用心痛定: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抗心律失常作用。用法为每次1至2片,每日3次症状减轻后改为1片。 2.常规药物治疗:缓解期的治疗。 a)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扩张冠脉。 b)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组织剂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 c)应用ACEI类减低心脏后负荷。 再灌注治疗:即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种方法。 1.溶拴治疗:是通过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起病12小时内,费用低于介入治疗,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 2..介入疗法: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内,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这一技术应用于人体冠脉,可保证冠脉的通畅,增加了心肌的血供,降低心肌梗塞等引起的病死率。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CABG的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心脏移植: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其他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则可保证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五、 冠心病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 0.9毫摩/升(35毫克/分升)、糖尿病,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除性别与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治疗或预防。
1、降低血压 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目前强调在抗高血压治疗时需同时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易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心电图不正常。
2、降低血清胆固醇 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建议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在人群中预防血脂升高。首先,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当总胆固醇在5.2~6.21毫摩/升(200~239毫克/分升)或(和)LDL-C为3.4~4.1毫摩/升(130~159毫克/分升)时,可采取非药物的干预,总胆固醇≥6.24毫摩/升(240毫克/分升)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宣传戒烟和劝阻不吸烟 应采取各种措施向无烟社会迈进,例如,禁止青少年吸烟,提倡中年人戒烟,劝告老年人少吸或吸低毒烟等。
4、减肥 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重点应注意不使儿童过胖,预防血压升高及阻止儿童成为烟民。
(二)、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是属于发病率高的进展性慢性疾病,所以冠心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冠心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冠心病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和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预防措施无论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冠心病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防治,尤其对已发生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预防的目的就是改善症状,防止进展及复发。冠心病的防治应该包括两个ABCDE,贯穿在冠心病发病的各个阶段,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够有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效降低复发。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吃吃停停,停停吃吃,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更危险。二级预防有两个“ABCDE”,缺一不可。
*(一)ABCDE
A 、阿司匹林(Aspirine)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动脉硬化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能够防止冠心病的复发。但阿司匹林有47%的人存在用药抵抗,所以常与长效中药一起服用,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及抗药性。
B、血压血脂(Bloodpressurecontrol)
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冠心病或复发冠心病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
C 、中药防治(Chinesemedicine)
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防治冠心病有确切而全面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它是我国首个着眼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现代中药,也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冠心病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同时具有协同降压、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作用,能够安全准确的防止冠心病的进展;对尚未发生冠心病,但已出现动脉硬化症状或冠心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从服用安全性以及治疗的针对性上都更胜一筹。
D、 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利于冠心病形成。糖尿病患者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E 、康复教育(Education)
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预防知识的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二)ABCDE
A 、积极运动(Accumulatesexercise)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冠心病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B 、控制体重(BMIcontrol)
保持或减轻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m2,腰围<90cm。
C 、戒烟限酒(Cigarettequitting)
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D 、合理饮食(Diet)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蹄和荤菜;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E 、情绪稳定(Emotion)
乐观、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的心态不仅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长寿的关键和秘诀。
孩子们孝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二级预防的亲人,就去监督他们这两个生死攸关的五方面预防措施是否到位,监督他们按时有效地服药,有效地锻炼,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等。
六、冠心病的预后
冠心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变严重和稳定程度,即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越严重,发作越频繁,其发生梗塞和死亡的可能越大。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危险性也增加。前述的积极干预措施已证实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人梗塞和死亡,所以坚持严格规范治疗,改善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