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肥胖及高龄人群比例越来越大,使得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受到糖尿病的危害。据2002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口中,城市糖尿病患病率达4.5%,农村为1.8%,老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所以大部分糖尿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但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如早期不给于有效地预防措施,任其发展,将成为不可逆的损害,甚至致残、致死。因此,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当今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 什么是糖尿病以及如何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数值。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修改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是小于﹤6.1mmol/L,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和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时及诊断为糖尿病,没有临床症状,两次以上血糖超过上述标准也诊断为糖尿病。
二、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
①过度肥胖:肥胖的人体内脂肪的堆积,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减弱,造成血糖升高,而导致糖尿病。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进食过多的甜食可引起分泌胰岛素部分障碍,而长期以精食为主,易造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丢失,而某些微量元素对胰岛素的合成,能量代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期摄入过多的糖或精食均可引起糖尿病。 ③体力活动的减少:一方面引起肥胖,另一方面可使肌肉中胰岛素受体量减少,而诱发糖尿病。 ④应激因素: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打击时,身体出现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当患急性心肌梗塞、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的外科手术及精神创伤时,使一些人发生高血糖,这些人中一部分随疾病好转可恢复正常,另一部分则成为糖尿病患者。
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父母中有一人患糖尿病的患病率要增加10%,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增加30%。
防治原则:
“管住嘴,迈开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糖尿病,这已经是医学专家们的普遍共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曾说过说:“糖尿病预防,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首先精神不要太紧张,时刻保持好心情,遇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生物钟正常。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避免高脂肪饮食。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2)运动预防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环节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运动在预防糖尿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只有长期的,有效的坚持运动预防糖尿病,这样才能对糖尿病的预防更有效。
(3)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4)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5) 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6)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年龄≥45岁的,伴有肥胖的应进行筛查;年龄﹤45岁,有肥胖的,或者曾是糖尿病前期状态、既往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者、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甘油三酯≥2.75 mmol∕L者,应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
三、糖尿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大杀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对身体危害是多方面的,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各种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急性并发症,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并发症,可以引起心脑血管各种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可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控制不住的糖尿病儿童的生长生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身材矮小,发育延迟;
四、患了糖尿病应该怎样治疗
糖尿病虽不是新型疾病,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在不断的更新,只有糖尿病专科医生才能第一时间了解糖尿病治疗新动态,因此得了糖尿病一定到专科就诊,以免不正确的治疗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防止肥胖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共有效地防治他那边的并发症;定期监测血糖能够时刻关注治疗是否达标;而参加糖尿病知识教育能够让患者明白,如何正确的治疗才能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五、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1)不正确就诊:宁信广告不信医。目前,糖尿病尚无法根治,只能长期控制达标。然而,有的病人用药控制的效果不太好,就诊后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有时候需要短时间用胰岛素治疗,或是采取药物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病人可能就会产生顾虑: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吗?长期用药会有副作用吗?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违法广告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还有的患者求成心切,往往轻信于“包治好”的宣传。另外,病人之间的误传也值得警惕,由于同病相怜,说话比较容易为彼此所接受,这时候所传达的各种错误的治疗方法和观点等就容易“占领”人的大脑。
(2) 饮食、运动治疗的误区 一种是饮食控制不好:错误地认为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控制饮食无所谓。血糖增高就增加药物,过分地依赖药物的降糖作用;还有一种是饮食控制过严:这是饮食治疗的另一个极端,害怕高血糖,什么都不敢吃,几根黄瓜、两个西红柿也能打发一天的饮食,久之形成营养缺乏。再有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有人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含糖类食品,如淀粉的摄入,各种肉类、鸡蛋、干果等“不含糖”,可以放心食用。或者认为可以多吃豆腐或其他豆制品以替代淀粉类食品。结果是导致总的热卡数摄入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或导致肥胖等,加重糖尿病治疗的难度。还有一些人平时饮食控制很好,但水果摄入量大,水果中的小分子糖类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也是不可取的。 运动治疗的误区 :运动量过大。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卡,减少脂肪的堆积,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又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是有害的。运动时间不合适。临床所说的适当运动不但指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1小时前后开始活动比较合适,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运动无计划也是不可取的,这类患者闲下来就频繁运动,运动量和强度会很大,而忙起来又较长时间不运动。这样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控制血糖不利。还有一些人不注重运动治疗。总是错误地认为治病就是要靠药物,运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把糖尿病的治疗完全交给医生,对医生的依赖性过大,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3)药物治疗误区
1、打胰岛素上瘾: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物质,胰岛素与毒品有本质上的不同,更不要说上瘾。2、二甲双胍伤肾:肾功能减退、心肺功能减退时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代谢产物乳酸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伤肾与肾功能不全时不能使用二甲双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3、中药降糖,偏方根治糖尿病:中药到底能降糖吗?根据动物试验表明有些中药确实多少有些降糖作用,但是靠它治疗糖尿病是靠不住。据内分泌专家推测:很有可能这些中药里参了西药,而且打着中药的幌子卖高价。与中药降糖类似的情况是许多广告宣传“偏方根治糖尿病,使很多的糖尿病患者相信广告延误病情,造成不可补救的后果。
(4)擅自停药,频繁换药: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还有的患者是频繁换药, |